去旅行是浪費時間嗎?

「請問AB,我很想去旅行,但我不知道去了會不會什麼都沒得到,要是去了沒收穫到底該怎麼辦?」

是的,有些人去了旅行之後回來發現什麼都沒改變,有些人去了則是人生得到完全的轉變,這中間牽扯到非常多的變數,諸如你去旅行的初衷,你的個性,你的經濟能力,你去旅行時做了哪些事情,遇到什麼樣的人…等等。

然而,有些心態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以下有兩點是在你旅行前需要釐清的事情。

旅行 vs 旅遊

旅行和旅遊對我來說概念上並不是金錢花費上的不同,而是它們到底是為了我需要的什麼事情而服務著。

旅行是為了我的「生活」而服務著
旅遊則是為了我的「享樂」而服務著

乍看之下似乎沒什麼區別,享受不也是生活的一環嗎?

是的,確實是這樣,但對我來說生活卻不只是享樂而已,不是我不愛享樂,而是只有享樂的生活對我來說「不夠好」,我發現生活的富足感,是無法只靠享樂來滿足的,而這件事情令我覺得有些害怕,因為假使我有無限的時間和金錢之後,我的生活照理來說應該要很富足才對,因為我可以無限制的享樂,但如果這樣我的生活仍然悲慘,那我到底該怎麼辦?

我認為提升生活最重要的關鍵,不是那些偶爾為之的極致奢華與高潮,而是那些每天都要重複做的瑣事。起床,煮飯吃飯,運動,和親近的人的閒話家常…等等,那些我們經常做卻又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是重點,那些才是扎扎實實的生活,躺在遙遠異國海灘上晒著大太陽戴著墨鏡然後喝著瑪格麗特,那個情境不是真實的生活,那只是我想像出來的美夢而已,就算我真的到了那樣的情境,我大概會受不了大太陽然後就躲回旅館吹冷氣睡覺了。

所以在旅行的時候,我尋找的是與當地人普通的生活,與當地人的相處,做的就是當地人每天做的瑣事,玩的是當地人平時的玩樂,這些東西都會讓我在旅行結束回到家之後,實實在在提升了我生活,讓我的生活有更多的滿足感。

當然旅行和旅遊沒有高低之分,對我來講只有各自需求的選擇,如果我想好好去奢華消費一下,那麼我就去旅遊,如果我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那麼我會選擇旅行,當然這兩者並沒有這麼明確的黑白劃分,他們比較像是兩個角落之間的光譜,而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

投資 vs 套利

在金融領域上面有這兩個名詞,投資與套利,這兩個名詞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有風險,後者完全沒有風險。

「投資」是在你評估風險之後所做的資源投入與行動。
「套利」是你投入之後就一定會產生回報,就好像是自動印鈔機一樣,你一直轉它就一直噴錢出來。

然而為什麼我們要選擇「投資自己」,而不嚮往著「套利」的生活呢?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你「不承擔風險」,你的回報就會很有限,套利雖然有個「必賺」的優點存在,但是它卻會限制住你的「成長潛力」,所以當你腦袋的思維總是想著我不要冒風險,也就是我要確定我每次去旅行都一定要有回報,那麼這樣的心態最終就會限制你的潛力,因為你沒有冒任何風險。

所以當我們在講提升自己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概念,我們並不用像發狂一樣地偏好風險,但我們必須要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承擔了什麼樣的風險,並且評估自己是否能夠承擔這樣的風險,然後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投資自己」,這樣的過程有時候確實會讓你白花錢白花時間 (這就是風險的定義),但是你也能夠期待超乎平常的潛在回報。

套利,沒有什麼不好,如果你可以不花時間一直套利生活,那當然是好事,但這並不代表你要放棄「投資」,然而人生是很現實殘酷的,意思是生活沒有這麼爽可以讓你天天套利,所以學習如何「投資自己」,學習如何「選擇自己能承擔的風險」,就會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而這個心態,也一樣可以套用在你旅行的決策上面。

所以旅行對你來說到底是不是浪費時間?那麼這就取決於旅行對你來說是不是提昇你人生的一項投資,並且你是否願意承擔這份投資帶來的風險。

紅藥丸覺醒紀元電子書
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

如果你想要了解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我把這些紅藥丸覺醒的知識放在這一百一十一頁的電子書裡面,如果你想要這本電子書,請在下面填上你的Email。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