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自己只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其實你只是短視近利

你是否從小跟我受到一樣的教育,無論是學校的老師,家族的長輩,都告訴你

「做事情一定要先想到別人。」

「和人相處如果遇到不如意要忍耐。」

「不要特立獨行討人厭,這樣子才能夠融入群體,你才會受人喜愛。」

這篇文章要告訴你,千萬別被這樣的話給誤導了。

為什麼我要說「誤導」這兩個字,並不是說這些話有錯。因為要能夠達到這些事情,必須要先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這個前提叫做「把自己的需求擺到最高位」。

為什麼這件事情這麼重要?把自己的需求擺到最高?這樣不是很自私嗎?誰想要跟自私人的在一起阿?AB你別唬爛我啦!

你其實不是在真正對別人好,你其實是短視近利。什麼叫做短視近利?就是你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犧牲了一個可長可久一致性的方法。

當你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你以為這些付出是沒有代價的嗎?你以為這些行為就像是沒有反作用力地消失於無形嗎?其實並不是如此,你其實一直拿著自己的存在需求去換而已。

但有趣的點來了,在你的社交生活中,誰才是你真正相處最久的人?你最好的朋友?你最恩愛的伴侶?還是你最敬愛的父母?都不是,答案是「你自己」。

在你的社交圈裡面,唯一你不能捨棄的,無論是物理上,情緒上,精神上,你永遠擺脫不了的存在,就是你自己。

所以當你在面對你社交圈裡面的所有人的過程中,你總是犧牲「自己的需求」而去滿足「其他人的需求」,你認為這個「自己」永遠可以這樣忍氣吞聲嗎?你以為「你就是你自己」嗎?你以為「自己」不是需要照顧的一個存在嗎?

要知道,在你的社交圈當中,如果你的朋友跟你鬧翻臉了,爆炸了,你還有辦法離開不讓他存在於你的社交圈,就算是你心愛的伴侶爆炸了,你都還有機會讓你的社交生活繼續進行下去,但是如果「自己」爆炸了,那就真的沒人能幫你補救回來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當你不把自己需求擺在最高位,其實你只是「短視近利」而已,因為你拿著你社交圈裡面最重要一位的存在去滿足其他人,這策略用久了遲早要還的。

社交過程中的價值,「信任」比「表面對人的好」價值還要高,要了解維繫你社交圈最重要的元素,不是你對別人的「好」,而是別人對你的「信任」。想想看你走在路上,一個隨機路人忽然叫住你,說要給你好東西,對你很好。很多時候你是不是不願意停下來呢?或者就算你願意停下來,你跟他也並沒有產生很好的連結呢?

這個原因在於我們其實不希望別人「無故地對我們好」,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好」是什麼意思,或是它背後帶來的是什麼動機。為什麼他要對我好?他是不是對我有所求?要我付錢買單?為什麼他會好得誇張?我覺得這太假了之後他會不會忽然就對我暴怒呢?

這樣的疑惑與不安全感會破壞你跟人相處的交流,因為這個「好」很快就會消失了,他的效益不會長久,然而「信任」卻是更加長久的,也是需要花時間累積去培養的,是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的。

這也是為什麼「把自己的需求擺在最高位」這件事情會這麼重要,因為這是讓你可以長時間又帶有一致性地對待對方「好」的基礎,這是你可以維持一致性並且讓對方可以讓你產生信任感的最佳方法。

在社交過程的價值體系上,「信任感」的價值其實大於「對別人的表面的好」,你必須要可以先讓「自己」成為讓對方信任的角色,在這個前提站穩的前提下,你再去對對方好才有意義。

許多人會說你把自己需求擺在最高位,代表你很「自私」,你都只顧到「自己」。

會說這些話的人其實搞錯一個概念了,這些人認為「自己」就等於「我真正的存在」,他們認為我完全擁有自己的控制權,所以當我把自己的需求擺在最高位時,我就是一直圖利於這個完全屬於我的存在而忽視其他人。

但事實上我們並不擁有自己,我們並不了解自己,我們甚至不能控制我們自己想要做的所做所為,請想想有多少時候你是很希望自己去做某些事情,但是「自己」卻偏偏不去做的矛盾行為呢?

記得,不要認為「自己」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他是你社交圈體系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存在,因為這個存在是你這一輩子到死亡之前都無法擺脫,如果你希望擁有個可長可久又良性的社交生活,那麼你得先把「自己的需求擺在最高位」,在這個條件踩穩的情況下,你才有辦法持續性地給予價值給周遭的人,你才有辦法得到其他人的信任,你才有辦法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這份「信任與尊重」,才是社交生活最重要的價值。

紅藥丸覺醒紀元電子書
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

如果你想要了解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我把這些紅藥丸覺醒的知識放在這一百一十一頁的電子書裡面,如果你想要這本電子書,請在下面填上你的Email。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