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糾結著英文實力,不如先培養感情

這陣子迷上了Cambly,這是個由矽谷新創公司開發出來的英文學習平台,他的特色就是P2P,讓很多英文母語者可以遠距離工作,很自由的上線做英文教學,而想學英文的人,則可以上去挑選自己想要的老師學習英文。

基本上我每天都安排一個小時上線,大部分的時候其實都是在閒聊,每次遇到新的老師大概聊不到一分鐘,對方就開始以朋友的形式跟我聊起來了。

讓我覺得有趣的點在於裡頭的老師,很多本身就有自己的某些專業,於是乎我就可以從他身上挖到許多珍貴的知識,在現在這個知識爆炸網際網路社群媒體的年代,有用的知識變得更加昂貴,所以可以親自從專業的人身上得到價值,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

甚至很多時候我要的也不是專業知識,我要的是一個從小生活背景跟我完全不同的人,跟我展開每天一小時的對話,非常過癮。由於在上面的老師對於Cambly也是充滿著隨性與樂趣,對他們來說反正也是放著聊天就能賺錢,所以沒有那種學校補習班式的壓力,更甚者當他們遇到我這種是可以侃侃而談的對象,不用一字一句地教學,很多時候話匣子就打開了,而我也因此認識了不少興趣投合的朋友,在裡頭遇到Alpha也是常有的事情(聽到許多瘋狂的故事)。

今天看到了一篇學習英文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因為旅行而改變自己生活型態的女孩,讓我覺得很有感觸,英文對許多台灣人來說是又愛又恨的東西,恨的是從小教育讓我們對英文產生畏懼,大學看原文書看到想砸書,最終英文只用在自己需要的專業工作上面,卻沒辦法完全內化在自己的生活上,反正工作薪水照拿,精進英文這件事情也就這樣放著了。

在我這幾年的英文學習過程,我發現一件事情,與其糾結著增進英文的實力,不如找到一個方法增進你和英文之間的「感情」。

其實說到底以我學英文的時間與資歷,我的英文程度真的算差的,我從七歲就被送去英文補習班,整天念英文,高中聯考英文差一分滿分,一直到我畢業之後,其實我的英文也沒有特別好,甚至我可以說很多托福GRE或是什麼學測之類的,我應該也都考不過。

然而我卻很有自信我跟英文的「感情」非常好,這份感情好到我每天都很期待Cambly一小時的英文練習,很期待我可以去許多社交場合認識各種外國人,期待看英文書,聽英文Podcast,看英文影片等等,把學習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我看英文的內容已經比看中文還要多很多了。

我還記得當我一開始迷上Jordan B. Peterson的時候,我因為太喜歡他的內容,我開始增加我的單字量,我開始重複聽他的內容,聽到很多時候我可以知道他在說什麼,但裡頭他說的單字可能有些我還是不太了解,那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我慢慢發現,學英文其實是一種很隱性的技能,你會換了一種人格,甚至換了一種思維,於是我開始了解英文這東西不是單單只是單字文法知識而已,而是一種生活上與思維上的全然轉變

回到了Cambly,我遇到許多老師跟我說很多學生問他,有沒有可能在三個月內就把英文變好。其實姑且不論實務面上面是不是能辦到,而就我所知三個月內就可以把一個新語言學到可以正常溝通的程度是完全有可能的,這方面確實有實務技巧存在,但讓我省思的部份,其實是背後的心態建立問題。

為什麼你想要和英文建立三個月的關係就好?是不是想著只要拼個三個月我英文學好之後就可以放著不管了?我就可以加薪升職了?我就可以環遊世界了?到底你想和英文培養什麼樣的關係呢?

是的,我當然也希望可以在三個月的時間內突飛猛進,但這不代表我三個月後就跟他說掰掰了,因為我知道這是一輩子的關係,我知道當我在旅行時,當我在認識新朋友時,當我在看書看影片時,當我讓英文附身在我身上時,我感受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一種生活型態與人格的轉化。既然我和他的感情這麼好,反正一輩子都要在一起了,那何必去想三個月後的事情?我現在就正在享受與成長著不是嗎?

於是回想起來,這幾年與其說我提昇了自己的英文實力,不如說我培養了更多和英文之間的感情,於是我花了更多時間在他身上,而他也從來沒讓我失望過。

紅藥丸覺醒紀元電子書
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

如果你想要了解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我把這些紅藥丸覺醒的知識放在這一百一十一頁的電子書裡面,如果你想要這本電子書,請在下面填上你的Email。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